山西作为华夏年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在百姓世世代代生活中,传承了黄土高原风情艺术瑰宝,担当学术研究殿堂的各大高校,每年接受大量的财政拨款,承担为三晋大地培养人才的使命,理应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是扛在肩头的担当责任。年1月,山西公布了37个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分别由30余所高校捧得,今后注入专项资金,将丰富各校特色文化活动。但对学校和项目分析发现,有的高校脱离了本土文化和专业类型,出现热门频繁重复和跨地域类型不搭调的尴尬。
比如,山西大学属综合性大学,传承项目为射艺,民间舞,完全是体育类、艺术类,与擅长的文理类教学无关。太原理工大学的传承项目是纺织服饰、八段锦,属于轻工类,与发挥排名靠前优势学科化工等理工类无关。山西农业大学主学区地处太谷,传承项目为舞狮,而当地本土有名的祁太秧歌,被外地太原的山西应用科技学院、榆次的晋中学院拿走。山西财经大学的传承项目是太极柔力球,属于老龄养身体育运动。
中北大学地处太原尖草坪区,传承项目却是河曲二人台、形意拳,离学校远隔跋山涉水,却落了近在眼前的傅山博大文化。山西金融职业学院地处太原迎新街,同样离傅山故里很近,也没心思挖掘当地文化,选择了颐养身心费脑的围棋,潜心发挥传统文化围合客户存款买保险。太原科技大学的传承项目是八段锦、陶瓷文化,与太原理工大学重复,山西的陶瓷文化主要在晋北朔州,离得当地遥远。
山西工商学院在太原市小店区,传承项目却是长治黎城的布老虎。长治学院传承项目是上党落子,总算和本土挂了边。山西警察学院的传承项目是中国式摔跤,这和平时训练的擒拿格斗还靠点谱,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再看地处榆次的太原师范学院,他们的传承项目是翼城浑身板、晋作剧装,不青睐榆次和太原的文化,偏偏相中了临汾翼城,按理说师范类和文化非常贴近,却挑选了和自己无关的戏曲服饰。
不过,还是有的高校很快入乡随俗。太原幼师高专从万柏林区搬迁到清徐后,传承项目清徐迎鼓,专注融合挖潜本土文化。阳泉师范高专的传承项目是平定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