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有厚重文化土壤的平遥,文人无数,才子辈出。大师如侯外庐先生,学者如侯精一先生,著作等身,名闻中外。
但遍观平遥近代史,很少有像李有华先生这样文,书,画,设计俱佳的全才,更重要的是,这位才子,毕其一生之力,致力平遥文物保护和修复,造福桑梓,与李祖孝先生前赴后继,堪称是平遥古城保护的两大功臣,于平遥而言,二李成绩犹在二侯之上。
李有华先生是平遥北依涧村人,生于1936年10月2日,幼年刻苦学习,考入平遥中学初中部,后因家境贫寒,只上了四个月初中便辍学回村。虽然如此,他已经是村里少有的”文化人“,被本村小学聘为教员,教书育人成为李老的第一份工作。
李有华先生在村里的三尺讲台上,度过了他人生的五个春秋。年,李有华凭借自己的刻苦学习,考入山西省教育学院。
年9月,李老从山西教育学院美术大专班回平遥,在平遥综合师范,平遥二中教书育人三年多。
60年代初,李老因为人才出众,转岗进入平遥晋剧团搞舞美设计,又调入平遥县文化馆,在文化馆工作期间,他的美术功夫突飞猛进,成为独步平遥的美工人才。参与出版《平遥小报》《红平遥》等当时在平遥有一定影响力的刊物。
李有华精于书法,画作,造诣颇深。并在教育,文化,戏剧舞蹈美术设计,展览设计,美术创作和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古建筑维修,施工,设计等方面,广有建树,称的上是一位全才。
年,李有华(前排左二)与新成立的平遥文管所工作人员在双林寺合影
上世纪70年代,是李老美术创作的辉煌时期。代表作有油画《伏击》,国画《东方红》《喜讯》,曾在美展获奖。连环画《铁姑娘大战红石崖》不仅在人民艺术出版社出版,还被人民教育出版社翻译成外文出版。版画《打帘》曾参加国际版画展获奖并被收入《中国现代书画家精品润格(珍藏本)》。
80年代著作:
82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平遥双林寺明代雕塑》,山西人民出版社《双林寺彩塑艺术》;
83年山西文物通讯第一期刊登《平遥惠济河今昔》;
84年中国文物小丛书《双林寺》,获”黄河奖“三等奖。晋中社联通讯《双林寺的由来》;
85年山西文物通讯刊载《平遥古城》,山西文物志刊载《平遥古城》《双林寺彩塑》《镇国寺》《惠济桥》《镇国寺彩塑》。
李有华先生曾任平遥文化馆美术组组长,副馆长,文管所所长,文物局副局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研究会会员,华北艺术家学术委员会副主席。
了解平遥的本地人都知道,平遥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很多文物包括城墙,票号都被毁坏的不成样子,县衙和庙宇根本就不存在了,和今天逐渐修复和扩张的平遥古城规模不可同日而言。
年电视剧《新星》中所拍摄的平遥县衙
在改革开放后,文物保护和旅游开放再次被国家重视,平遥古城被评为历史文化名城,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处处都能看到李有华老先生的心血。
许多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平遥景点内的还原部分,均出自李有华先生的设计:
1、撰写平遥票号博物馆总纲部分,完成展馆总设计及制作工作,设计日升昌中厅的屏风,挂屏。
2、设计清虚观三清殿、龙虎殿脊兽,设计烧制玻璃瓦图纸,按时完成实样图,并参与维修构建。重书清虚观东碑亭《阴符经》,西碑亭《清静经》,皆为道教重要典籍。
3、对平遥古城墙保护范围现状做了周密调查,并绘制保护范围图,晒出图纸,上报省文物局。
李有华先生绘制:北城墙,城楼修复设计图纸
4、撰写《名城词典.平遥部分》,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稿件送天津大学等全国名校,成为今天国内学者研究平遥古城的权威资料之一。
5、绘制平遥古城南大街百米工程图,上报立项,并争取到相关经费。
6、制定县衙修复方案,设计复建了衙门,完成复建工程的设计图纸。
恢复的平遥县衙
年1月,李老已经退休,但尚在为平遥古城申遗工作日夜操劳。省职改办在批准他为副研究员时,平遥文物局领导专门加注意见:李有华同志工作积极主动,富有才华,任劳任怨,是平遥文物事业的中流砥柱,成绩卓越。
这是党和政府对李有华先生至为公正的历史评价。
在许多人的回忆录中,都留下了关于李有华先生的桥段:
中国古建专家,文博专家,山西文物局原总工程师柴泽俊先生回忆:
“我们历次去平遥,都是李有华和我们一起到现场。这个同志人非常好,能写会画,很有才华。我们每次去,他都认真记下我们的话,怕有人拿砖,他安排人白天黑夜在坍塌的城墙附近巡逻。
东门以南也开了一个豁口,李有华知道后躺在门道里不让拆,一边硬挡着,一边把情况通知了我们。
从年到年,李有华一直和工程队在一起,白天在现场转,夜里轮流在城墙值班,到平遥开放以后,李有华在城墙上转的次数更是数不清,白天黑夜都去。可以说,从年起到年故去,李有华把他近30年的精力都用到了平遥文物的保护上。后来平遥县出钱给他印过一本册子,我不会写毛笔字,但在李有华这本书上我写了一句话,“为文物保护鞠躬尽瘁。”
柴泽俊先生接收记者采访
这是柴泽俊先生在年,接受记者采访时,随口的回忆,可见李有华先生在其心中印象之深。很遗憾,我从未见过李有华先生,但看到柴泽俊先生这段描述时,仿佛看见一个忙忙碌碌的老人,挡在城墙前面,用他瘦弱的身躯,维护着这座千年古城的模样,禁不住有些哽咽。
李有华先生美术作品
一位曾在平遥农机校就学,当过平遥红卫兵头头的学人索奋起先生,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描述李有华:
“他当时多在南大街文化馆,擅长书法绘画。我也是这方面的爱好者,所以进城时经常去他那里小坐,他曾专门写过条幅赠送我。可能我当时身为红卫兵“司令”满脑子极左思潮,所以李有华并没有和我谈过保护“四旧”文物古迹的话题。
在我当了“城防司令”后,李有华特意到城隍庙看过我,对我命令武斗队全面制止人为损坏城墙的举措大加赞赏,夸我这个“司令”敢字当头措施得力,办了一件大好事。我当时以为他说的“好事”是指保卫“红色政权”。现在看来,李有华是在为古城墙得到保护而高兴。”
我在想,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派系斗争如火如荼的平遥,大概也只有李有华等少数几个有远见的平遥人,还记得这座古城的文化和文物价值吧。
已经退休的平遥老干部雷秀堂,回忆了自己在任太谷师范校长时,李有华应邀前往太谷,恢复太谷师范内孔祥熙故居部分建筑时的情况,夸赞李有华为“平遥十大才子之首”,“任劳任怨不计报酬”。
李有华为平遥文物调查、保护、修复、开发,设计,特别是为平遥被评为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作出了巨大贡献。终积劳成疾,于年9月7日英年早逝,享年63岁。
据说当年,李有华,李祖孝,郭诚三位先生,意气相投,笑谈生死,相约百年之后,埋身平遥,黄泉再会。几十年转眼过去,三位先生都已仙游,若在天有知,见饱含他们心血智慧的平遥古城雄姿英发,当含笑九泉矣。
田中淡题:平遥古城甲天下,
上有李有华,李祖孝,郭诚三位先生的题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