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国图书馆的职能与角色演变分析22893 [复制链接]

1#

我国图书馆的职能与角色演变分析


摘要:本文对比分析古代图书馆、近代图书馆和现代图书馆的职能,深入讨论了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共同职能和社会职能、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和特征,指出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与完善将极大推动读者的数字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学习方式。


中国论文


关键词:图书馆;职能;角色演变;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2


一、引言


图书馆是收集、整理、保存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与信息,开展社会教育及开发智力资源的文化教育机构[1-4]。图书馆是一个古老而又重要的行业,人类社会文明发展造就了图书馆,而图书馆的存在与利用又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无形的推动力,而且图书馆也从过去为部分人员群体转化为全社会一切需要利用图书馆的人们。纵观历史,图书馆扮演着信息库和信息传播者的角色,特别是高校图书馆,在推动科学和技术进步方面起到了核心作用[4-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事业蓬勃发展,从传统型逐步向现代性迈进,已具备管理自动化、资源络化、文献信息数字化、场馆现代化等特征。高校图书馆是图书馆事业中实力雄厚的分支领域,是“大学皇冠上的明珠”[6]。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及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图书馆的职能演变和持续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古代图书馆、近代图书馆、现代图书馆的职能,深入讨论了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共同职能和社会职能、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和特征,并指出随着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与完善将有力推动读者的数字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学习方式。


二、古代和近代图书馆的主要职能


档案功能和社会教育功能是古代及近代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它们最重要、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封闭与开放[4,7-8]。


1.古代图书馆的主要职能


古代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是以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为主。古代藏书楼由于图书文献出版不多、技术方法有限,文化为少数统治阶级所垄断,藏书楼只注重于保存,而不注重传递,具有重藏轻用的特点。古代的图书馆也称藏书楼,它是一种档案性质的社会事物,以收藏为主、重藏轻用,核心价值是图书的保存,藏书及用书只为少数人员群体服务,是一种封闭式的服务模式。我国的图书馆历史悠久,近代以前中国私家藏书楼很发达,且是以“府”、“阁”、“观”、“院”、“堂”、“斋”、“楼”等为名,其实就是“图书馆”。


2.近代图书馆的主要职能


近代图书馆出现在工业化社会初期,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兴起与发展,社会要求近代图书馆担负起社会教育的职能――提高全民文化水平和普及教育。近代图书馆的特点是强调向社会开放,藏用并重,加强了收集、保存和传递的职能。


“图书馆”是一个外来语,于19世纪末从日本传到我国。中国最早的省级图书馆为1904年创办的湖北省图书馆。近代图书馆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西方近代图书馆模式传入中国,古代的藏书楼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解体。从藏书楼过渡到近代图书馆,是我国文献收藏史上最重大的一次变革。近代图书馆以公共藏书为主,公开和公用是主要特色,核心价值是图书的保存及服务,形成了一整套程序化、规范化的科学工作方式[4,7-8]。印刷型文献是近代图书馆收藏、整理、传播的主体,而音像型文献只占少数或极少数(数量型的变化)。


三、现代图书馆的主要职能与核心价值


现代图书馆的目的是平等使用和人性化服务,它是在近代图书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化教育机构,主要职能可概括为三个方面。(1)社会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传播者。(2)图书馆是重要的文化教育机构,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提供学习所需的知识信息服务以及问题解答等。(3)图书馆是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公平服务的平台。图书馆是任何商业性的信息提供者无法取代的,各种最新的知识信息通过图书馆筛选序化,以图书、报刊等形式服务于社会,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知识水平和运用现代知识推动社会进步的能力。现代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主要是:保存人类精神文化遗产,平等获取文献信息知识,提供普遍均等的图书馆服务和开展多样化文献信息服务等[4-5]。


四、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能


随着我国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从传统型逐步向现代性迈进,已具备管理自动化、资源络化、文献信息数字化、场馆现代化等特征。


1.本质属性和一般属性


高校图书馆纵向继承和发展了人类创造的智慧结晶,横向架起了高校师生知识利用的桥梁。2002年2月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一条明确规定了高校图书馆的性质和地位:“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这表明,高校图书馆的本质属性是藏用性,即收藏和利用文献资料并为读者服务的属性,或知识信息的集聚与传递的属性。高校图书馆是面向全校师生员工的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的机构,学术性、教育性和服务性是它的一般属性。


2.共同职能和社会职能


高校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的主力*,在教学和科研中所承担的功能和所起的作用包括共同职能和社会职能。高校图书馆的共同职能是固定的、不受时间的职能,而社会职能是受社会影响的、是社会赋予并要求的职能。


(1)高校图书馆的共同职能是收集、保存和传递图书文献,体现了图书馆的全部活动及其特殊规律。现代图书馆由于光学记录技术、声像技术,生物化学技术的应用,使得图书文献的保存条件大大改善,保存时间延长,文献寿命增加;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络技术的应用,使图书情报传递速度加快、范围扩大、距离缩短。 (2)高校图书馆的社会职能。知识爆炸、信息情报巨增,高校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也在不断提升和完善,职能可总结为:①社会文献流整序。②保存人类文化遗产。③传递科学情报。④开发智力资源和参与社会教育。高校图书馆是智力资源的存贮地,具有开发馆藏文献资源、开发读者智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参与终身学习教育的职能。在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不同阶段上,这四种基本职能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在总体上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


3.高校图书馆与古代、近代图书馆职能对比


我国高等学校高校图书馆事业图书馆从传统型逐步向现代性迈进,取得了显著成绩,充分体现了共同职能、社会职能和核心价值,发挥了主力*作用。(1)高校图书馆的共同职能是收集、保存和传递图书文献,是面向全校师生员工的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是一种开放式的服务模式。核心价值是文献信息资源的管理与服务。(2)近代图书馆的共同职能是藏用并重,由私有垄断文化向阶级专享文化、服务大众文化转变,是一种开放式的服务模式。社会职能是提高全民文化水平和普及教育。核心价值是图书的保存及服务。(3)古代图书馆的共同职能是以收藏为主、重藏轻用,只为少数人员群体提供私有垄断文化服务,是一种封闭式的服务模式。社会职能是以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为主。核心价值是图书的保存。


五、高校数字图书馆的主要特征与学习方式


数字图书馆不但包含了传统图书馆的功能,还融合了其他信息资源,提供综合的公共信息访问服务。


1.数字图书馆的主要特点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电子化信息的仓储,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贮、用络技术传递,涉及信息资源加工、存贮、检索、传输和利用的全过程,便于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络查询和传播,实质上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为用户提供信息资源组织(或知识管理)和信息传播服务(或知识服务)[9-10]。电子版图书的存储、交换、流通是它的主要特点[11-12]。国内有不少单位已开始数字图书馆建设工作。


2.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学习方式


高校数字图书馆正在开展实施的数字学习(E-learning)、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泛在学习(U-Learning)等,将极大地推动学生、教师及读者在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的学习方式[13-14]。(1)数字学习利用计算机技术、络技术等数字化方法,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属于一种新的学习方式。(2)泛在学习是数字学习的延伸,克服了数字学习的缺陷或限制,是一种无时无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方式。(3)由于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移动学习逐渐引入泛在学习体系。移动学习是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结合移动互连技术带给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全新感受,它要求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


六、结语


图书馆是收集、整理、保存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与信息,开展社会教育及开发智力资源的文化教育机构。本文回顾了古代、近代和现代图书馆的职能,讨论了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本质属性和一般属性、共同职能和社会职能,比较了高校图书馆与古代、近代图书馆职能,对比分析了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和特征,并指出随着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与完善将极大地推动读者的数字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雷俊琼.高校图书馆嵌入式馆员服务研究综述[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14,13(2):22-27.


[2]初景利.嵌入式图书馆服务的理论突破[J].大学图书馆学学报,2013,(6):5-9.


[3]陈方宁.美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知识服务实践与启示[J].新世界图书馆,2013,1:81-83.


[4]宋剑祥.图书馆核心价值及其实现策略―图书情报学理论与实践工作纵论[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


[5]奥德丽.芬娜(美),著.成爱萍,译.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6]王云祥.我国高校图书馆制度与读者权利冲突研究[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1.


[7]张德芳,钟昌武.近代图书馆的终结和现代图书馆的崛起[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7,4:76-81.


[8]卿玉?|,王黎,朱俊波.简析中国近代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J].图书馆,2009,4:44-46.


[9]陈越,都平,王静,等.数字图书馆用户信息获取行为研究[J].中国教育络,2015,5:76-78.


[10]初景利,张冬荣.第二代学科馆员与学科化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08,52(2):6-10.


[11]李文文,陈雅.图书馆嵌入式服务模式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1:90-92.


[12]莫其强.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探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7:85-89.


[13]曹静仁,*.泛在知识环境下的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J].图书馆论坛,2011,31(3):117-119.


[14]*华.泛在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服务策略[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4(5):23-25.


作者简介:王冬勤(1976-),女,硕士,助理馆员,研究方向:高校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