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国网发布今年工作重点,特高压机会显现
TUhjnbcbe - 2023/11/3 20:54:00
宛中云南本草补骨脂白斑抑菌液 http://www.kingbaby.com.cn/gushi/12605.html
据悉,国家电网公司内部近日印发年重点工作任务,详细规划了电网建设、输配电成本、增量配电等十大类31项具体工作内容,其中电网建设部分内容再超预期。除了此前公布的开工项目,国网年内还将加快推进核准南阳-荆门-长沙、南昌-长沙等5交2直共7条特高压工程,并加快推动闽粤联网等多项电网工程的前期工作。根据以往经验,一条特高压工程的投资通常在亿元左右。包括特高压工程在内的电网投资建设超预期,将给相关设备企业带来直接利好。国外特高压输电技术研究起步早,但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尚未取得突破。我国已实现特高压输电工程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并在核心技术上基本实现全面国产化。从定义上来看,特高压是指电压等级在交流千伏及以上和直流±千伏及以上的输电技术,具有输送容量大、距离远、效率高和损耗低等技术优势。从能源消费情况看,我国三分之二以上的能源需求集中在中东部地区,这些地区大多缺少一次能源。采用特高压远距离、大容量输电具有成本低、损耗小的固有经济优势,适宜远距离输送、送电容量大且易于控制和调节,进而较好地解决我国能源分布和能源需求不匹配、不均衡的问题。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苏联、意大利、日本等国家先后开展过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如苏联80年代起建设的公里长的千伏交流线路、日本90年代建设的公里长千伏同塔双回线路等,但总体来看,国外特高压发展仍处于试验研究和实践探索阶段,商业应用上并未取得突破。我国对特高压技术的跟踪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4年底开始集中开展大规模研究论证、技术攻关和工程实践。目前,我国以特高压为基础的“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打破了西方以油气为基础的传统能源体系,巩固了我国特高压和智能电网技术的领先优势。我国的特高压事业经历过从项目启动、高速发展、停滞和再重启的四个阶段。我国对特高压技术的跟踪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4年底开始集中开展大规模研究论证、技术攻关和工程实践。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发展不断取得突破,先后建成、投运了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并持续安全稳定运行,标志着我国特高压技术已经成熟,自此中国先后规划、建设了多条国特高压线路。特高压输电工程可分为特高压交流输电和特高压直流输电。特直特交配合使用共同构成输电骨干网架。特高压直流的应用场景主要是点对点长距离传输、海底电缆、大电网连接与隔绝等;而特高压交流的应用场景主要是构成交流环网和短距离大容量传输。特高压应用场景要求实际输电需求应存在满足大容量、跨区域等诉求。特高压直流产业链直流特高压主要设备:包括换流变压器、换流阀及其控制保护系统,以及直流滤波器、直流开关设备、直流测量设备和直流避雷器等直流场设备,并且在换流阀和换流变压器上,中国的制造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特高压直流项目的核心设备为换流阀和换流变,主要供应商分别为国电南瑞(35%左右份额)、许继电气(25-30%份额)和中国西电(接近30%份额)、特变电工(30%份额)。在直流控制保护系统方面,许继电气和国电南瑞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各占50%市场份额。特高压交流项目的核心设备为GIS和交流变,主要供应商分别为平高电气(接近40%市场份额)、中国西电(接近20%份额)、新东北电气(16%)和中国西电(10-15%)、特变电工(接近40%)和保变电气(20%)。特高压输电项目优势在于长距离电力输送与环网电力调配。我国特高压建设推进迅速,在于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与中期调整的要求,未来煤电装机受限并向大型煤电基地转移的情况下,清洁能源发电与装机占比将逐步提高,预计年装机量占比39%、发电比重增至15%,年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将达50%。同时,清洁能源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水电、风电与太阳能发电的核心自然资源在我国地域分配较为不均匀,风光资源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西北等三北地区,水电资源除长江(三峡水电站)外主要集中在云南、四川等西南地区。而我国目前用电大省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华中等“三华”地区,清洁能源禀赋与实际需求区域存在较大的区位差异,是我国特高压建设不断推进的深层次原因。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电压等级上的升级路线为特高压直流,在控制技术上则为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日后有望成为特高压的相关配套落地方案。柔性直流输电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大型城市供电和沿海岛屿联网等流域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基于柔性直流的直流电网可以实现风、光、水等间歇性、波动性可再生能源的广域互补,是实现发电清洁转型和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基础支撑。换流阀是直流输电的心脏,用于实现交流电与直流之间的相互转换,其价值约占换流站成套设备总价的22%~25%。特高压柔性直流换流阀将现有的高压直流输电等级提高至特高压等级,相比于常规直流输电换流阀具备自换相能力,可直接连接新能源发电站。我国与世界的柔直技术已经趋于同步,现有柔直电压等级、输电容量难以满足大电网应用需求,未来需要更高电压、更大容量、更远距离以及架空线是大电网柔性互联发展的趋势。此外,我国企业在不断拓展国际市场,挑战国际领先厂商。年6月13日,国家电网公司宣布,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成功中标英国设得兰(Shetland)柔性直流输电工程。该工程由联研院作为技术提供方,南瑞集团作为换流站供货商,英国国家电网公司(NationalGrid,NG)作为工程总包方。该项目是我国柔性直流输电技术走向国际的第一个项目,是我国高端输电技术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自2月10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积极推进重点工程建设的通知》至今,已有四条特高压工程复工,不仅带动电力设备制造企业恢复生产,推动电力产业链条有序转动,也对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起到了重要作用。截至2月24日,在全力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国家电网公司35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已复工项。目前,青海—河南±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东吴(苏州)主变扩建工程、张北—雄安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雅中—江西±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四项特高压工程已经复工;2月底前还计划复工蒙西—晋中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新开工建设陕北—湖北±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特高压复工及新开工项目的总建设规模将达亿元。3月,国家电网公司所有在建特高压项目将实现全面复工。特高压工程复工,有力带动了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复工复产,包括换流变、换流阀、隔离开关等输电装备制造企业逐步恢复生产。目前,为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工程供应主设备的15家骨干设备制造企业及重点实验室均已复产;为特高压工程提供线路材料的91家企业中,86家已复产。特高压工程具有投资大、链条长的特点,可有力带动电源、电工装备、用能设备、原材料等上下游产业,中长期经济效益显著,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将发挥重要拉动作用。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网发布今年工作重点,特高压机会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