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高校布局中出现了四种模式其中两种模式已经
TUhjnbcbe - 2025/1/9 22:41:00

这些年,高校在布局上可用四个字概括——互相穿插。一些高校跨出传统办学地域,到别的地方设置校区,或是进行整体搬迁,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对于高校布局出现的这种新情况如何评价,现在基本已有大致调子,下面看一下。

(一)高校布局中出现的四种模式。

年,全国共有所普通高校,分为所本科高校和所专科院校。这些高校经过多年经营,都有相对固定的办学地点,在各地形成了大致均衡的布局,既服务全国,更服务当地。多年形成的高校布局,这些年正在被打破,一些高校出现了迁移现象并形成了四种迁移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由中心城区向城市郊县挪动。有的是整体搬迁城市郊县,有的是到郊县创办新的校区,一些城市中心已经没有了高校。中心城区向郊县搬迁,一方面是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原有校园空间狭小,满足不了需要。一方面是在商业大开发中,中心城区地价飘升,老牌高校一般占据中心城区黄金地段,一些高校就“以旧换新”,卖掉中心城区老校区,到郊县建设新校区。

第二种模式是西部北部高校到东部南部设立新的校区。这是部属高校的“专利”,清华、北大、北师大、哈工大都在深圳办了校区,西交、西工、兰大都在东部办了校区,将传统的办学地域拓展到了其他高校办学地域之内,形成了穿插之势。

第三种模式是坐落省会之外的高校搬迁到省会办学。这是省属高校的“专利”。比如河南大学在郑州设立校区并将注册地由开封市变为郑州市,山西农大将注册地由晋中市变为太原市,山东一医主校区由泰安迁往济南,安徽理工在合肥布局研究院,安徽师大合肥校区也在筹建之中,南华大学也在长沙布局,山西师大则是从临汾市整体搬迁到太原市。在这种模式中,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则是从东营搬到青岛办学,并将学校注册地变更为青岛校区所在地,由地级市搬到了副省级大城市。

第四种模式是将办学地点由省会城市迁移到地级市。这是独立学院转设的“专利”。一些独立学院原来在省会“挂名办学”,有的还是“一校两制”的校中校。转设之令下达之后,这些学院“失去挂名”,只能“搬出省会”。比如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原来在南京市的东南大学浦口校区办学,转设之后选择到扬州办学;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有可能到孝感市转设为独立建制的院校;武昌首义学院、武汉东湖学院已经在嘉鱼县设置校区,等等。

(二)高校布局的两个迁移模式被叫停。

高校布局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其迁移应该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众所周知,地域经济发达程度与拥有高校数量的多少呈现正相关性。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当地的高教资源也是异常丰富。西部一些地区经济不太发达,当地的高教资源也相对贫乏。江苏是经济大省,得益于各个地级市都是经济大市,与此同时这些地级市也是高教大市。江苏的地级市一般有多所高校(文末附有相关文章链接,可参阅),而中西部省份不少地级市没有高校。经济的差距与高校的差距呈现对应关系。

从上可知,高校从中心城区搬到郊县有利于高校获取发展所需要的资源,省会高校挪到地级市办学既有利于自身发展也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都是好事一件。但西部高校到东部办学,北部高校到南部办学,地级市高校挪到省会办学,则存在一些值得商讨的问题。

西部教育一直是重点支持对象,如果将支持西部高校发展的资源挪到东部地区,不如直接将资源投到东部,不必多此一举,所以这种做法是不妥的。地方高校向省会或计划单列市聚集,同样破坏了高教资源的均衡布局,并不利于经济的均衡发展,而且还有可能造成大型城市的过分拥挤,与中心城区学校搬到郊县是逆向迁移。从最新规定看,要求高校将办学地区限制在地级市范围之内,这实际上等于叫停了北部高校到南部办学、西部高校到东部办学、一个地级市的高校到另一个地级市办学的模式。

点击(最多18字)

(三)几所高校准备“向省会挪动”能否成行?

按照最新规划,将“从严控制高校异地办学”:

不鼓励、不支持高校跨省开展异地办学,特别是严控部委所属高校、中西部高校在东部地区跨省开展异地办学,原则上不审批设立跨省异地校区。确需设立省内异地校区的,由省级人民政府统筹,纳入本省高校设置规划,严控数量、严把条件,按照隶属关系履行审批程序。对于现存的高校异地校区,本着平稳有序的原则逐步清理规范。新申报设置的学校,须不存在跨省异地校区。

对于什么是异地办学,也有更加具体的规定,即“凡是高等学校章程载明的注册和办学地所属市域范围之外的其他地点,不得新开展全过程研究生培养。”从这条规定看,连研究生培养(全过程)都不能在注册地之外的地方进行,有理由推断出本科教育更加不行。这就是说,高校办学不能超出“注册和办学地所属市域范围”。这里的“市域”是指地级市、直辖市、计划单列市。

那么,前述几所准备“向省会挪动”的高校,面对“章程载明市域范围”的新规,能否成行呢?这值得观察。现在可以看一看几所学校章程所规定的注册地和办学地。

河南大学——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校布局中出现了四种模式其中两种模式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