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年文化看北京,三千年文化看陕西,五千年文化看山西!
山西,位于太行山之西,简称为晋。山西,历史悠久、人才辈出,人文荟萃,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摇篮。山西,不仅人文底蕴深厚,还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美景,有着让人回味无穷的面食美味。接下来的几天,就让我为大家介绍我大美的家乡故里——山西。
第二天,带大家看一处人间仙境——绵山。
绵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风景区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清明节(寒食节)发源地,中国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馆。绵山风景名胜区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地界,最高海拔米,是太岳山的一条支脉。
绵山起源于春秋时晋国介子推携母隐居被焚在山上,所以绵山又名介山,绵山早在北魏之时就有寺庙建筑,唐初时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佛教禅林。绵山风景名胜区的仿古建筑群风格多样,从建筑的角度来剖析,绵山仿古建筑既取之先代建筑之长,又加上设计者和建设者的现代创意,集华夏古今之精华,构成了现代仿古建筑物的独特风格。
在绵山绵山风景名胜区建筑群体中宗教建筑有殿庙、宫观;园林建筑有亭、台、楼、阁、轩、廊、榭、牌楼;古留遗迹建筑有古营门、城池、营寨等,可为古建筑博物院(园)。绵山风景名胜区有14个大景点,余个小景点。
相传春秋之时,晋国贵族介子推,跟随晋公子重耳逃亡十余年,曾在饥饿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重耳吃。晋文公还国为君后,携母亲到绵山隐居,晋文公派人寻找,为逼迫介于推出山,采取放火烧山的办法,却把介子推和他母亲烧死了。文公得知,悲愤交加,命将绵山改为介山,把阳县改为介休县。又将“环绵山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以示怀念。并于清明节前一天,即介子推被焚的日子,不许烧火,家家户户只能吃冷饭,谓之“寒食节”。
绵山早在春秋时候便有了道家的活动。因介子推而被封为介山;介子推作为道家思想的先驱之一,身体力行着道家清静无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朴素思想。在西汉刘向所著的《列仙传》中,介子推已被尊奉为道家神灵。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石桐水,即绵水,出介休县之绵山,流经石桐寺西。石桐寺即介子推之祠。后人们到绵山寻幽探古,访贤求道,凭吊先哲,更使绵山道家的活动日益兴盛。年,绵山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清明寒食文化之乡”。
八百里太行山从这里崛起,五千年文明史在这里沉淀,辽远的黄土高原在这里延绵,汹涌壮阔的黄河在这里翻腾……山西的美,只有真正来过的人才会懂。跟着我,让你尽情五台拈香,云冈参佛,恒山悟道,应县等塔,晋中看院,平遥访古,洪洞寻根,壶口观瀑,轻松玩转大美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