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清明假日市场平稳有序
4月5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清明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年清明节假期3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9万人次,同比减少26.2%,按可比口径恢复至年同期的68.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亿元,同比减少30.9%,恢复至年同期的39.2%。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各地准备充分,应对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各地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名人故居、旧址遗迹、党性教育基地等红色旅游景区,用多种方式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成为游客致敬革命英雄、传承红色血脉的“打卡地”。本地休闲和近程度假成为清明节假期“主基调”,位置大数据监测显示,各地接待游客中省内游客占比94.9%,创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新高。踏青赏花、文化体验、乡村游是国内游客的主要出行主题。线上旅游产品供给水平进一步提升,各地运用“旅游+科技”推出的线上旅游产品向消费者提供了更具特色、更加便捷的服务,“云旅游”活动让游客足不出户即可体验“微旅游”“微度假”。受本轮疫情影响较小的西部旅游市场,清明节假期旅游恢复度较高,重庆、西安、昆明、乌鲁木齐、贵阳等西部地区出游热度增长较快。
02、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抓好促进旅游业恢复发展纾困扶持政策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为切实推动《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落细落地落实,增强旅游企业政策获得感,稳住行业恢复发展基本盘,3月31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抓好促进旅游业恢复发展纾困扶持政策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提出做好普惠性减税降费政策在旅游业领域的落地服务、推动普惠金融政策在旅游业领域加快落实、落实阶段性缓缴失业保险费和工伤保险费政策“免申即享”、完善旅游企业承接机关企事业单位相关活动实施细则、用好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扶持政策、加快推进保险替代保证金试点工作、认真落实严格科学精准的疫情防控措施、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和精准度、加强政策创新和行业引导、强化组织实施和跟踪评估十条要求。
《若干政策》出台一个多月以来,各地积极响应并出台相关落实措施。上海将旅行社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暂退比例由80%提高到90%,在全市范围开展保险代替保证金试点;重庆对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企业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并全面推行“免申即享”举措,方便企业及时享受到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湖南细化对旅游企业的纾困扶持措施,其中包括对年吸收游客人数达到一定规模的旅行社给予适当资金补助。此外,山西、湖北、江西等地也出台了相应的帮扶措施,以帮助旅游业渡过难关、恢复发展。
03、今年中国旅游日主会场设在平遥相关活动将在5月陆续开展今年5月19日是第12个中国旅游日,主题为“感悟中华文化享受美好旅程”。整个5月,将举办主题日、主题周、主题月活动,开展四大推广行动。5月19日,文化和旅游部将在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古城设立主会场。主题周活动在5月19日前后,以山西为主,开展“古城之夜”文艺汇演、国潮山西青创周、山西省第三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暨工艺美术产品博览会等活动。主题月活动在5月份,各地将结合实际,推出包括发放文化和旅游消费券、旅游企业促销等在内的旅游惠民措施。国内主要在线旅游企业也将加入活动阵营,定期推出优惠措施。。
04、世界旅游组织年“最佳旅游乡村”评选启动近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