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大学生“生涯导航”系列丛书出版座谈会在山西太原召开,隆重推出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大学生生涯导航系列丛书。
图为大学生“生涯导航”系列丛书出版座谈会现场武笑摄
丛书分《我与大学》《我与职业》《我与社会》《我与未来》四册。《我与大学》强调基础性,紧密结合大一年级学生的成长实际,引导大学生深入思考学业和职业发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合理谋划大学生涯发展,正确定位人生航向。《我与职业》体现专业性,紧密结合大二、大三年级学生的成长实际,通过职业生涯教育引领,帮助学生做好求职择业的心理准备、能力准备和专业准备。《我与社会》突出实践指导性,紧密结合大三、大四年级学生的成长实际,帮助大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引领学生在实践中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把自身成长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我与未来》展现出面向未来的浪漫性和开创未来的激励性,紧密结合大四年级学生的成长实际,帮助学生做好认知未来、迎接未来、开创未来的心理和能力准备。
图为大学生“生涯导航”系列丛书全四册武笑摄
丛书在育人生态和教育体系、教育方式方法上寻求突破与创新,构建了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各个成长阶段的成长成才体系。既富于理论思考,又体现实践认知,具有较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横向”上突出培养和完善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职业素养与创新能力,在“纵向”上按年级划分为“我与大学”“我与职业”“我与社会”“我与未来”四个阶段主题,密切结合时代特征和大学生特点,立足大学生全面发展和职业前景,不同主题赋予明确的培养内容,不同阶段确定特别的侧重点,探索解决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路径。
丛书由中陶会副会长、太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张惠元教授主编,汇集太原理工大学、太原师范学院以及北京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晋中学院、山西传媒学院等多所高校的多位专家和育人工作一线人员参与研讨和编写。
丛书编创团队认为,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教学过程中的“双主体”扩展为教育过程中的“双主体”,即学校与学生均为主体。“生涯导航”中的“导”与“航”,就在于充分发挥办学者、学生个体的“双主体”作用。
丛书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突破,是高校人才培养理论建设的重要创新,是高校教材建设的重要贡献。可以说,该套丛书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改革实践的标志性成果,也是新时代高校教书育人的“好教材”。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钟秉林教授称“这是一套有价值的导航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书籍”。他将这套丛书推荐给高校教师、专职辅导员、专职组织员、思政课教师、党政干部、团学干部等高校教育工作者以及大学生朋友们,希望大家“有机会读一读、用一用这套丛书”。(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