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红军从井冈山建立根据地,随后进行多次反敌人“围剿”,经历了艰苦卓绝战场拼搏,打过大大小小不同的战役,这期间,我英勇的红军在战场上顽强拼搏,无不以一当十,取得了一系列的军事胜利,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然而,红军时期也有极个别战役失利,那便是年发生在江西南部的赣州战役,当时,红军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苏区版图扩展到20多个县境,赣南一带全部成为红色革命根据地,但唯独赣南的军事政治经济中心赣州是一座孤城。
赣州东、西、北三面临水,是三江汇合之地,相当于一个倒着的“丫”字,在这丫岔的中间,城墙一边是依贡水而建,而另外两边,环着章江,只有东面和陆地相连,类似半岛,赣州的城墙坚厚,易守难攻,素有“铁赣州”之称。
当时,红军数万队伍包围赣州,提出的口号活捉敌旅长马昆。马昆是当时负责守卫赣州的国民党第12师34旅旅长,他率领正规军有两个团加一个独立连,共三千余人,还有赣南十七县的地方武装五千,共计八千多人枪。
赣州战役打响之后,红军从三个方向发起第一次进攻,首先西门爆破得手,然后南门用“棺材炮”炸倒城墙,东门也用同样的方式发动进攻。马昆率领的这支队伍,却死死地守住爆破口,把红军冲锋部队抵挡住,并用火力封锁,通过激战使红军伤亡惨重,被迫撤出。
红军多天的攻城战,虽然各个方向都炸开了城墙,但依然没有攻进城去,只好屯兵于赣州城下,寻找机会再进行攻城。没有想到的是,城里守军马昆潜出城外,与前来援军密谋,利用红军没有防御设施、攻城部队没有换防、部队伤亡较大、久战过度疲劳的弱点,在东、南门之间和西、南门之间各挖一条坑道,派部队从坑道出城袭击准备攻城的红军。
这样一来,敌人工兵营趁夜色从江北偷渡入城,而红军对此毫无察觉。凌晨时分,城里敌军通过城内向城外挖的地道偷袭攻城红军;城外敌援军同时从攻城红军背后发起攻击,使攻城红军腹背受敌。
马昆守城部队和外面援军反击下,攻城红军损失惨重,这场历时33天赣州战役,只好撤出了阵地,脱离了战场,宣告失利。为此,赣州战役成为国军多年“围剿”中最著名以少胜多的战例,蒋介石可谓是大喜过望,当即对守城的马昆进行了一系列的嘉奖,晋升他为陆军中将,担任苏北津浦路警备司令长官等职务,一战成名的马昆,由杂牌军成为蒋介石嫡系。
马昆,原名马树堂,号俊峰,贵州威宁人,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他未出世父亲就被土豪仇杀,生后而孤,出世后又被仇家追杀,幼年躲到青山清真寺避难,并在清真寺办学校学习(寺供食宿),后到会泽矿山背碳谋生,饱尝人间辛酸。
年护国战争爆发,马昆应征入伍,后在泸州护国讲武堂、国民革命军中央军校高教班第3期毕业,后入黔军从武,由排长、连长、营长升至旅长,随后派出往江西一带追剿红军。
南昌起义之后,当时朱德率余部上井冈山过马昆防线,因护国战争朱德和马昆同属滇军,朱德属马昆上级,北伐战争时,朱德和马昆同属滇军余部,马昆因怀旧没有积极堵截,后被蒋介石察觉,马昆被降为副旅长。赣州战役中,因马昆的表现突出,成为国民党军队中的一名高级将领。
成为国军中将的马昆,在随后的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担任副军长、师长等职务,率部在山西参加抗战,驻晋南中条山。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着山西各主要关隘的相继失守,中条山的战略地位愈加重要,对中方来说,占之,即可以此为根据地,瞰制豫北、晋南,屏蔽洛阳、潼关。进能扰乱敌后,牵制日军兵力;退可凭险据守,积极防御,配合整个抗日战场。就日方而言,得之,即占据了南进北侵的重要“桥头堡”,既可渡河南下,问津陇海,侵夺中原;又可北上与其在山西的主要占领地相连接,解除心腹之患,改善华北占领区的治安状况。
中条山之战中,马昆上阵地督战被日军击中左肘,因医院救治,寸性奇接替马昆出任一二师师长,后该师在尖山陷入日军的四面包围之中,被日军地面部队与空降兵协同作战,遭受重大伤亡,最后,唐淮源军长以保卫中条山职志未遂,当前大敌未殄,于尖山顶庙内自戕殉国,师长寸性奇胸部中弹,身负重伤,仍率部苦战,亦陷日军重围,寸师长二次负伤,右腿被敌炮炸断,自知无力回天,亦拔枪自尽。
马昆在西安救治脱险后,回江西养伤,后又回老家威宁闲居。龙云知道后请他去滇军当师长,蒋介石得报后,怕善战的马昆落入龙云之手,又任命马昆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马昆又回威宁闲居。
解放战争期间,马昆率多人在乌蒙山起义,加入解放军序列,建国后转业到地方工作,历任贵州省政府参事,省政协委员等职,是厅级干部。年2月,这名在战场战场拼搏四十多年的马昆,因病在贵阳逝世,享年8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