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尹乃明赵庆华等在主席台就座赵建平代表市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冯建平主持
人勤春早奋发有为气象新,凝心聚力笃定目标同奔跑。2月24日上午,备受瞩目的晋中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晋中大剧院开幕。开幕会有三项议程: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审查预算报告。肩负着全市人民的重托,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大代表汇聚一堂,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为全面拓展晋中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局面履职尽责。
本次大会的执行主席冯建平、王成、赵庆华、尹乃明、张志刚、陈定堂、赵春雷、张耀明、陈水泉、王根元、杨允强、丁雪钦、张祖祁在主席台前排就座。会议由主席团常务主席、大会执行主席冯建平主持。
本次大会应到代表人,实到代表人,符合法定人数。
市领导赵建平、王建忠、丁利军、任秀红、王兵、贡琦、鹿建平、文竑烜、文忠、辛琰、郭建文、郝向明、周建、王建林、王继堂、邓明、杨定旺、张鲜苹、连建华,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史红波、市人民检察院代检察长南世勤及主席团其他成员在主席台就座。
上午9时,冯建平宣布大会开幕,全体起立,奏唱国歌。
在热烈的掌声中,市长赵建平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共分三部分内容:一、年工作回顾;二、年工作安排;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赵建平指出,年是晋中发展卓有成效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准确、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市一系列大政方针、决策部署,坚持“三个三”工作思路和举措,锐意改革、狠抓落实,以钉钉子的精神锲而不舍推进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突破。
赵建平指出,一年来,我们抢抓发展机遇,推动政策措施落地落实,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咬定转型项目,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转型发展引擎强劲;坚持“三农”优先,突出山西农谷示范引领,乡村振兴全面开局;聚力城市升级,大力推进建管提质,宜居宜业现代化城市迈出大步;强化为民宗旨,积极呼应群众期盼和向往,人民美好生活开启新篇;秉持打铁自硬,努力提高依法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赵建平强调,我们以奋斗的姿态走过年,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在晋中落地生根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市委统揽全局,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播撒汗水、共同拼搏的结果。回顾一年奋斗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办好晋中的事情,必须始终保持绝对过硬的政治定力,必须始终保持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战略方向,必须始终发扬直面问题矛盾的斗争精神,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对于年的工作安排,赵建平指出,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是我市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攻坚之年。全省正处于在“两转”基础上拓展新局面的关键期,我市重大发展机遇叠加,转型动能加速集聚,我们要以竞进“赶考”的姿态,持续走好晋中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做好政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市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改和综改相结合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围绕决战转型综改主战场、争创乡村振兴示范市、建设能源革命先行区、打造创新创业新高地“四个目标”,运用“三个三”工作思路和举措,增强担当作为的主动性、贯彻落实的创造性和改革发展的实效性,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决胜全面挺进全省第一方阵,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走出具有晋中特色的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新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赵建平强调,围绕目标,今年要重点抓好八方面工作:一是抓好转型项目建设,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千亿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为龙头,培育壮大制造业集群;以煤炭、焦化重组改造为重点,推动能源革命纵深发展;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为突破,大力发展民生内需产业。二是抓好百强千企万户培育,着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真金白银扶持发展,真心实意扶持服务,真抓实干解决问题。三是抓好山西农谷辐射引领,着力推动乡村振兴迈出实质性步伐。发挥山西农谷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产业提质增效,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四是抓好市场化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着力推动转型发展动力活力持续增强。抓好重点领域改革,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提高招商引资质量。五是抓好城建重点工程建设,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高起点建设新区,高标准完善配套,高效能强化管理,高层次统筹城乡。六是抓好深度贫困人口脱贫,着力推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主攻榆社深度贫困,狠抓产业精准扶贫,筑牢特殊群体防线,力推内生动力提升。七是抓好污染防治攻坚,着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建设更加天蓝水清的生态环境,打造更加坚实牢固的生态安全屏障,形成更加集约节约的生产生活方式。八是抓好群众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