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冬、经春、入夏,经历了新冠肺炎带来的最长假期……疫情之下,面临严苛的校外教育环境,面对严峻的生存考验,我们深深明白,唯有拼搏奋进,才能在困境中寻得一线生机。
因此,在中心的统筹安排下,研发中心以教学部门为单位组织开展了“以爱为名,空中相聚”的微课堂,前后共进行了四轮线上教学,同时,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同步开启教研活动。教师们凝心聚力,变线下危机为线上的生机,趟出了一条创新求变的互联网时代课程改革之路。
在即将开启线下课程之际,我们仍需马不停蹄,珍惜我们宝贵的相聚时间,将疫情期间大家的收获进行梳理,总结过去,继往开来。5月27日,中心研发中心组织全体教师和教辅人员进行了年以来首次大教研活动。
大教研活动将目光凝聚在“以创新求变,以思维求胜——做互联网时代下校外课程模式创建先行者”这一主题上。
首先,研发中心刘晓霞老师与各教学部长分别从教研和部门教学两个层面总结了三个月以来的工作。在部长们的带领下,共进行了63次部门课程教研。每次教研活动不仅形式多样,更为重要的是务实,老师们聚在一起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研究每个教学问题。这种接地气,有效率的教研活动,极大地凝聚了团队的力量、提升了教师专业技能、提高了线上教学质量。
在疫情期间,各部长带领老师们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创新、尝试,学习运用各种多媒体手段,在多种网络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课程,展示艺术的美与活力,传递艺术的生活气息,给广大学员和家长带来了艺术的愉悦体验,在互联网上寻找并开创了校外教育的新机遇。这一次次百折不挠的尝试与实践,是每个人艰辛的付出,更是他们收获的沉甸甸的硕果。
接着,在研发中心贺琳主任的《“互联网+教育”的思维与课程创建对校外教育的影响》讲座学习中,她立足实践透彻地分析了什么是“互联网+教育”,道出了其丰富的现实含义,对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的精神特质进行了准确的定位。并通过对比线上教学的优劣势,找到真正适合我们校外教育的课程模式,提出了在“OMO教育概念”指引下开展创新性工作对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性,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思路和眼界。最后,贺琳主任回归到中心的五轮线上课的探索中,让理论有了现实的依据,也让我们的实际工作有了科学的指导。
贺老师指出:突如其来的疫情,促使我们加快了向“互联网+教育”的方向迈进,我们在实践中收获的是宝贵的互联网思维与互联网精神。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沉淀,总结线上教学的优劣势,拓展、助力我们创新、完善原有的课程,为创建新时代未来校外教育的发展开启了新模式。
大教研活动中,为年度两位骨干教师的授牌仪式给大家以激励;王辉主任的线上教学情况统计清晰明了,还不忘提醒大家做好学员的情感工作,强调不放弃任何一位孩子和家长;武文杰主任的《你好六月,一切美好将如期而至》又给大家鼓足了信心,并带领我们找寻做公益教育的初心与宗旨,重新审视我们肩上的责任与使命,要求我们尽最大努力准备好“开学第一课”,做到为心赋能,凝心聚力,助力成长。
大教研活动圆满结束,教职工们收获满满、深受鼓舞和启发。是每个人在疫情期间无私的付出才充实了大教研的内容、丰富了大教研的内涵、提升了大教研的水准和质量,让中心在质量提升方面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这样的一次大教研活动,召开在一个平凡的日子,却意义重大,彰显着中心人不断求真务实,奋勇向前的拼搏进取精神。我们的脚步永远不会停下,只会在探索、实践、创新的路上越走越远。
END艺术不止步,童年不同样,让孩子们在艺术中行走,在实践中成长。晋中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欢迎您
◆◆◆◆◆
拍摄
毛瑞刚文字编辑
刘晓霞、赵宁
排版
毛瑞刚编审
武文杰、王辉、贺琳
我们在这里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