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寒假期间,由全国生态语文教育论坛联盟、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作文与创新人才培养”总课题组、山西晋中市榆次区教育局教研室、语文报社等单位联合举办的“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材解读与培训”活动,在晋中名校榆次九中拉开帷幕。北京市望京实验学校教师参加这次培训,获益匪浅。
培训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吴立岗教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改实验区特聘专家罗珠彪教授,北京市朝阳区基教一科作文课题负责人刘唯老师,全国生态语文教育论坛联盟副秘书长邵薇老师,山西晋中市宣传部刘梅芳主任,语文报社裴海安副社长,晋中市榆次区教育局教研室张润柱主任,晋中市榆次区第九中学何成喜校长等领导嘉宾出席了此次培训活动。
本次培训会为期三天,围绕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材解读与培训展开,分为一个主题报告、五个专题研讨以及参观考察等三个部分。活动旨在用紧凑、充实的活动内容让执教教师进一步全面理解、深入领会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准确把握部编义务教育的教学目标,探讨教学新思路,帮助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教育工作。
为了让教师对各个年龄段的孩子有更深入地了解,吴立岗教授将习作按照年龄段制定写作标准,写作标准中又从动力、关键、源泉、表达能力及策略几个层面进行了细致分解。吴教授根据学生学习的年段特点细致讲解了各个年级习作指导的重点内容和教学策略,实践性非常强。从吴教授的讲解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古稀之年仍治学严谨、谦虚随和、真诚执着致力于教学研究的老教授风采!
相对于小学和初中的部编教材使用,高中语文还面临着高考改革带来的直接课改压力,北京四中著名语文教师、全国高考命题组成员、全国高中语文教材编写者连中国老师,以“古诗词阅读与教学”为切入点,对新高考、新课改的变化做了深度解读,并为与会老师提出了应对策略。连老师缜密的思维、幽默的口才、深厚的内涵、渊博的知识给每一位参会老师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版部编教材将加大了诗词的比例,执教教师又该如何面对这一变化?青年学者,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命题组成员南华博士结合多年的研究及教学实践,以陶渊明的《采菊》为例,同与会老师分享了一套可供借鉴的古诗词教学方法。
口语表达是语文老师的基本功,为了让执教教师经过培训在语言表达上有一个质的提升,全国生态语文教育论坛联盟副秘书长邵薇老师在本次培训会上带领现场余名教师进行口语表达力的实践训练,帮助一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年|寒假
年|寒假
年|寒假
年|寒假
年|寒假
年|寒假
年|寒假
年|寒假
观摩课
“口语交际”这里领域是所有语文教师不敢触碰的内容,口语交际经常让语文教师感到教学茫然,无从下手。这次培训中,来自晋中市榆次区晋华小学的刘艳珍老师和一年级的孩子们为参会的老师带来了生动有趣的口语表达课《用多大的声音》,刘老师创设了多种口语交际的情境,让一年级的学生互动交流,主动表达、评价,课堂师生互动融洽自然,语文素养潜移默化地融入了学生心田。
学生的表达能力不仅仅在习作课中进行培养,好要在“阅读教学”学习方法,在习作课堂中进行运用。晋中市榆次区中学语文教研员、山西省教学能手裴晓霞用不一样的《天上的街市》,为大家诠释了“为意境寻找意象,用意象构建意象”的全新教学设计。在阅读中感悟方法,创设情境运用方法进行表达,阅读与写作相得益彰,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中默默生成,从学生的表达中可以听到生命拔节的声音,这就是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
语文教育专家、中国教科院教改实验区特聘专家罗珠彪教授对两节课进行了现场点评与指导,对于两位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巧妙的教学设计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对于课堂优化也给出了合理化建议和现场教学示范。罗教授的精彩点评赢得老师们的热烈掌声。
除了深入课堂听课交流,分享智慧外,参加培训的教师还于1月29日参观了中国百强名校“平遥中学”的校园建设,进一步深入了解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及管理方法。在参观中,参训的六位语文教师感受到一个平凡的市级中学,能成为全国“百强”中学,除了有悠久的历史传承,还有一批批立足本职,精于研究,与时俱进,乐于奉献的教师!六位老师深深感动于平遥中学老师们的敬业精神!
“年寒假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材解读与培训”圆满落下帷幕。与会的语文教师纷纷表示本次培训活动受益匪浅,达到了相互学习与交流的目的,对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仅开阔了教师视野,激活了教学思路,而且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培训感言
赵*副校长感言
年寒假,有幸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通过作文教学开展创新人才早起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培训。培训的主题是“部编本义务教育语文教材解读”。这次培训荣幸地聆听了很多语文教育界专家的报告,开拓了自己的教学视野。专家的一些独到的理解,对语文教学深刻的思考一直荡涤着心灵。
一、构建作文教学清晰体系,提高学生作文素养
吴立岗教授虽然年岁很高了,但是一直致力于义务教育阶段作文教学研究。老先生梳理了自己几十年的研究成果,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学龄前儿童、小学阶段学生和初中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表达上的问题,进而探索出作文教学的科学序列。具体提出了1-3年级、4-6年级、7-9年级三个阶段、九个年级的习作要求,并从习作的动力——口语交际、习作的关键——思维训练、习作的源泉——生活经历、习作的目标——表达能力、表达策略、习作的基础——读写结合六大方面详细介绍了教学的方法策略,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原来从一年级的口语交际开始,就要认真训练学生的思维,思维训练到位,有交际诉求和兴趣,主动寻找生活中的趣闻,学生的习作能力会慢慢提升。作为一名教师要创设多种机会让学生经历生活、用语言再现生活,这个过程中训练好学生的思维,学生表达的能力自然而然会提升。
吴老的讲座让我们豁然开朗,阅读和写作要同时在生活中和课堂上发生,学生才能学习方法,运用表达。
二、阅读与写作并行在语文课堂,学生核心素养潜移默化培养
在这次培训前,我看了一下7-9年级初中阶段现代文阅读达成的目标,其中一条是欣赏文学作品的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从这条目标来看,文学作品的阅读具有鲜明的“读者意识”。从这条目标中能看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不仅体现在读懂文章、读懂作者,还要有自己的独特阅读体验和感悟。阅读体验和感悟都需要用语言表达出来。因此,阅读和表达密不可分。
在这次培训中,有幸聆听了两节展示课,一节是小学一年级的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和七年级的诗歌欣赏《天上的街市》。两节课上,老师非常重视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再运用,能够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和交际的兴趣,问题准确,引导充满智慧,评价到位,课堂开放、灵动,学生的思维活跃。效果显而易见。教师们使用教材中,也有自己独到之处,结合学生实际和生活情况,进行有效开发,很好的处理了理解文本——学习感悟表达方法——语境运用的关系。学生在表达和交际的过程中,异彩纷呈。
由此可见,未来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不能单纯感悟文本主旨价值,而是文本主旨价值和表达价值并重。变原来语用价值的“暗中探索”为“明里探究”,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生成。
三、放学生胸中的巨人出来,让孩子变得强大起来
教育有一个重要使命,就是给每个孩子注入生命动力,让他们在生命深处渴望出发和启程。这种“注入”就是教师的“激发”。“激发”是教育的灵*,激发出什么,与传授什么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连中国老师慷慨激昂的讲座让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清晰的感受到将祖国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根植在学生心田任重道远,但是必须要做,还要必须坚持、彻底地做。连老师以自己深厚的传统文学底蕴,为我们介绍了多种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学的方法,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鲜明的植入一颗“中国心”。在多种多样的积累学习中,逐步让学生强大起来,让他们将胸中的“巨人”放出来,成为语文学习的佼佼者。
激发学生的兴趣,需要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