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锦绣太原中国年看演出品民俗,太原古县城
TUhjnbcbe - 2022/3/11 16:26:00

锦绣太原中国年活动期间,太原古县城演艺节目将从小年持续到二月二,八大演艺板块轮番上演。其中非遗浪潮演艺板块献出超强演艺阵容,集结三晋11地市非遗文化节目,让游客重回儿时看“红火”的记忆。

儿时的“红火”背后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典故,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细数这些民俗演艺背后的故事。

太原/晋剧

·锦绣太原中国年

山西晋剧是山西省四大梆子剧种之一,因产生于山西中部,故又称中路梆子,外省称之为山西梆子,主要流行于山西中、北部及陕西、内蒙古和河北的部分地区。清代初年,蒲州梆子流入晋中,与祁太秧歌、晋中民间曲调相结合,经晋商和当地文人的参与而形成山西晋剧。

大同/数来宝

·锦绣太原中国年

大同数来宝是一种使用大同方言表演的传统曲艺形式。主要由柴京云和柴京海兄弟二人创作和发展起来,深受山西省大同市及周边地区群众的欢迎,得到刘兰芳、姜昆、侯耀文等曲艺名家的赞赏。作为中华曲坛的新成员,大同数来宝已成为大同的一个文化品牌,一张城市名片。代表段子有《下岗》、《打麻将》、《家丑外扬》、《望子*》、《酒后失言》等。

朔州/北路梆子

·锦绣太原中国年

北路梆子,又名“上路戏”,山西北部的大同、朔州、忻州及内蒙古、河北的部分地区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北路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之一。其唱腔、曲调、念白均同蒲州梆子相近,但普调更高亢。后来又受了河北梆子一些影响,特别注重唱功,创造了很多花腔。

忻州/五台山佛乐

·锦绣太原中国年

五台山佛乐,流行于山西省五台县五台山一带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五台山佛乐是随着佛教向山西地区的传入兴盛起来的。原来的印度梵乐佛曲、呗赞转读,逐渐汲取中国唐宋曲牌、元代杂剧散曲以及民歌、民间器乐等音乐养分,发展成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寺庙音乐。五台山佛乐包括声乐和器乐两部分,是音乐艺术与宗教相结合的产物,被认为是北方佛教音乐的代表。年5月20日,五台山佛乐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阳泉/平定武迓鼓

·锦绣太原中国年

平定武迓鼓是由多人演奏成套锣鼓乐曲、进行舞蹈和摆阵表演,并表现剧目故事的民间表演形式,因其表演起来具有民间武社火风格,故名“武迓鼓”。迓鼓,曾有“讶鼓”、“衙鼓”、“研鼓”、“逐鼓”四种称谓。平定武迓鼓是流传于山西省的民俗舞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吕梁/孝义木偶戏

·锦绣太原中国年

孝义木偶戏流传在山西省吕梁孝义市及周边市县,是扎根于当地民间,具有浓郁乡土风情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孝义木偶戏于宋代传入,属杖头木偶戏。其造型简洁粗犷,神态灵活生动,机关奇巧适用,极具北方特色。最初,木偶戏的曲调用孝义秧歌干板腔、皮腔,中路梆子(晋剧)演唱,后来又加入碗碗腔演唱。

长治/上*梆子

·锦绣太原中国年

上*梆子,山西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上*梆子是山西省四大梆子之一,流行于山西东南部长治、晋城两市(古称潞安府与泽州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它在清代乾隆中后期已经盛行,嘉庆、道光年间班社林立,名伶辈出,剧目竞现,流派纷呈,进入蓬勃发展时期。上*梆子以演唱梆子腔为主,兼唱昆曲、皮*、罗罗腔、卷戏,俗称“昆梆罗卷*”。其音调高亢活泼,具有粗狂、健康的农民艺术特色。

晋城/上*八音会

·锦绣太原中国年

上*八音会,流行于山西省东南部长治、晋城一带的一种传统民间音乐形式,因演出时主要使用鼓、锣、钹、笙、箫、笛、管等八种乐器,故名八音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上*八音会形成发展于元明之际,成熟兴盛于明末清初,脱胎于宫廷、庙堂、戏曲音乐和民歌小调,主要在古庙会、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场合演出,演出时吹打并重,文武相接;声情并茂,高亢悲壮;歌戏互补,荡气回肠,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临汾/晋南威风锣鼓

·锦绣太原中国年

晋南威风锣鼓,早名为“锣鼓”,俗称“家伙”,流行于山西省晋南地区的一种民间打击乐艺术形式。晋南威风锣鼓起源于尧舜时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表演起来鼓声如雷、粗犷豪放;钹音清脆、荡气回肠;锣鸣镗镗、排山倒海,融音乐、舞蹈、技艺于一体,富有民族特色,体现民族精神,有着“天下第一鼓”的美称。年5月20日,山西省临汾市申报的晋南威风锣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运城/绛州鼓乐

·锦绣太原中国年

绛州鼓乐,流行于山西省新绛县的传统音乐,绛州鼓乐源于先秦,盛于明清。据《直隶绛州志》载:“岁时社稷,夏冬雨季,又乡镇多香火,扮社鼓演剧”,《新绛县志》:“每逢赛社之期,必演剧数日,扮演各种故事,如锣鼓等等。”绛州鼓乐素有“地动山地”、闻声十里”之誉。演奏起来宏厚博大,气势磅礴恢宏,声韵铿锵,粗犷豪放而有力度。年5月20日,山西省新绛县申报的绛州鼓乐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晋中/左权开花调

·锦绣太原中国年

左权开花调,流行于山西省太行山区的民间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左权民歌风格在隋代开始形成,20世纪30年代,左权开花调从左权民歌中派生出来。左权开花调歌构思精巧,歌词新颖,衬词衬句凸显了浓厚的地方色彩,感染力很强。

这么多演出,全部在太原古县城的锦绣太原中国年中呈现,虎年的春节,如果您在山西过年,不妨带上家人一起,来太原古县城,度过一场原汁原味的三晋民俗文化中国年。

还等什么呢?

扫描下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锦绣太原中国年看演出品民俗,太原古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