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备课悦读语文书里的那些民风民俗
TUhjnbcbe - 2022/3/12 16:30:00
北京手足癣医院哪里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833646.html

《说文解字》:“俗,习也。从人、谷声。”两高山间流水道是谷之范式。人、谷两范式叠加,故而风水之气,土地所生之习是俗之范式。广袤肥沃的土地上,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于是,在劳作生活中,民风民俗就混杂着草木的芳香和土壤的腥气,裹挟着历史的沉淀,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

秦陵—淮河一线将我国的自然地理分成了南北两域。不同生活地域也造就了截然不同的民风民俗。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语文书中缤纷多样的“民风民俗档案馆”吧!

温馨提示:全文共字,阅读约需12分钟。

起伏的丘陵、连绵的雨水养育了温润秀气的江南人,烟柳画屏、庭院曲径、小桥流水的自然写意造就了他们骨子里的细腻多情。当你乘舟漫溯,自能感受到湖光山色中的江南韵致。

历史上,江南远离*治中心和北方边界,较少受到战火的侵扰。且气候合宜、风调雨顺,安定富足的生活环境使宗族概念在这片土地上深植,所以多祈福文化和祭祀传统。

GUO

NIAN

《说文解字》:“年,谷熟也。”“年”指的是年成,五谷成熟。

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各家各户都进入过年的准备期。正如歌谣唱到:“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年味渐浓,不同地方的过年民俗也有所不同。

01压岁钱

压岁钱又名压祟钱,其中“祟”就是不吉利的东西。古人借这个习俗来祈求来年不要有任何不吉利的事情发生,以辟邪驱*、保佑平安。压岁钱是汉族的传统年俗,一般在新年倒计时时,由长辈将钱装在红包内给晚辈,寓意着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辞岁之后,从长辈得到压岁钱,红纸包着,放在枕边,只要过一宵,便可以随意使用。睡在枕上,看着红包,想到明天买来的小鼓、刀枪、泥人、糖菩萨……

02吃福橘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湿润多雨的南方宜种橘子。而其中福州产的福橘为我国橘类中上品,呈扁圆形,鲜红美观,皮薄汁多,甜酸适口,久有盛誉。橘又与“吉”同音,故备受人们青睐。旧时福州风俗,大年初一,家家开门都在门外放几个福橘,任小孩拣去,象征开门大吉。

“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一份压岁钱、一瓣福橘,人们借谐音实现送祝福、讨“口彩”的愿望,既是含蓄性情的体现,也是悠久文化的传承。这些节庆里的小小仪式,寄予了人们对家人、对生活的殷殷期盼和祝愿。

CHUN

SHE

《说文解字》:“社,地主也。”

“社”的原始形态是一堆封土,其本义就是土地之神——社神。土地载万物,又生养万物,所以人们亲土地而奉祀土地神。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普遍奉祀土地公,按照民间的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准备仪仗、锣鼓、杂戏等迎神像出庙,周游街巷或村庄。

社戏一般在庙台或草台(临时搭建)上演出。庙台有两种:一为建于庙宇大殿前的天井内,庙台正对像;二为筑于庙门的水上舞台,或称“水台”,观众可坐在船上看戏。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

在停船的匆忙中,看见台上有一个黑的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捏着长枪,和一群赤膊的人正打仗。双喜说,那就是有名的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他日里亲自数过的。

我们便都挤在船头上看打仗,但那铁头老生却又并不翻筋斗,只有几个赤膊的人翻,翻了一阵,都进去了,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双喜说,“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我相信这话对,因为其时台下已经不很有人,乡下人为了明天的工作,熬不得夜,早都睡觉去了,疏疏朗朗的站着的不过是几十个本村和邻村的闲汉。乌篷船里的那些土财主的家眷固然在,然而他们也不在乎看戏,多半是专到戏台下来吃糕饼、水果和瓜子的。所以简直可以算白地。

一场社戏,本是祭神的祝愿,却将伙伴的陪伴、豆麦的清香、能翻八十四个筋斗的铁头老生印刻在少年的心头,成为童年消夏时的第一乐事。待到成年后,回忆往事时,每每触及当年的人和事,更怀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浪漫情怀。

*土高原沟壑纵横、干燥少雨,独特地形和气候催生了特殊的服饰、建筑,造就了别具特色的民俗习惯,也孕育了豪迈热情、淳朴直率的高原人民。踏上这片土地时,你能够感受到大地的心跳从你的脚下传递而来,蓬勃而强劲。

01白羊肚手巾

因为*土高原的风沙和烈阳,居民多以头巾缠头。晋中、吕梁一带则一年四季以白羊肚手巾,成圈状挽手头顶。晋西北河曲一带以白毛巾兜包后脑,前额上方打个结,显示一种阳刚英武之气,类似陕北风俗。到了晋东南则头顶粗布,脑后打结,方便轻松,谓之“戴首巾”。

02窑洞

窑洞也是非常具有地域特色的一种居住形式。它起源远古,《易·系辞下》说:“上古穴居而野处。”在渭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便可见到这种向下挖掘、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的半竖穴。华夏民族创造性地利用高原有利地形,凿洞而居。它是*土高原独特的风景、陕北人民的象征,沉积了古老的*土地深层文化。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上坐。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一孔小小的窑洞,简单粗陋却冬暖夏凉。将酷暑与风沙隔绝在外,其间亲人围坐,谈天南地北,聊奇闻轶事,即使粗茶淡饭却满心熨帖,一言一语俱是和睦温馨的人间烟火。

03安塞腰鼓

《说文解字》:“鼓,郭也。春分之音,万物郭皮甲而出,故谓之鼓。”

安塞腰鼓是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传统民俗舞蹈。据当地群众传说,早在秦、汉时期,腰鼓就被驻防将士视同刀枪、弓箭一样不可或缺的装备。遇到敌人突袭,击鼓报警,传递讯息;两*对阵交锋,以击鼓助威;征战取得胜利,士卒又击鼓庆贺。随着时间的流逝,腰鼓从*事用途逐渐发展成为当地民众祈求神灵、祝愿丰收、欢度春节时的一种民俗性舞蹈,从而使腰鼓具有更大的群众性,但在击鼓的风格和表演上,继续保留着秦汉将士的勃勃英姿。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厚夫先生曾这样评价:“某种意义上,安塞腰鼓不仅仅是一种地域文化,已经变成中华民族坚定不移、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当安塞腰鼓奏响时,震动的不仅仅是鼓面,更是人心。飞扬在空中的不仅仅是土高原的尘土,更是蓬勃激昂的生命力。

除去南北的民风民俗差异,还有一些民风民俗已然融汇在我们的血液里,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符号和记忆。

01灯笼

《说文解字》:“灯,从火,登声。本写作‘镫’,本义为置烛用以照明的器具。”

作为古老的汉族传统工艺品,灯笼可谓是南北皆有。西汉时期,每年元宵节前后,人们都会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随后这种习俗便得以保留下来,成为了我们中国人喜庆的象征。

在吴伯萧的《灯笼》一文中就有不少灯笼的身影:

摸黑赶路点灯笼: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做点缀。挂红灯,自然同盛伏舍茶,腊八施粥一样,有着行好的意思;松柏枝叶的点缀,用意却不甚了然。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

元宵节庆挂灯笼:金吾不禁的那元宵节张灯结彩,却曾于太平丰年在几处山城小县里凑过热闹:跟了一条龙灯在人海里跑半夜,不觉疲乏是什么……

族姊远嫁:族姊远嫁,大送大迎,曾听过彻夜的鼓吹,看满街的灯火;轿前轿后虽不像《宋史·仪卫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八十人,但辉煌景象已够华贵了。

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中也不乏灯笼的身影: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一盏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与挂念,牵连着乡情民俗里的美好回忆,温暖了寒冬夜归人的心,它是个人的回忆,亦是民族的记忆,是一串关乎“情”的密码。

02对联

《说文解字》:“从耳,从丝。从耳,耳连于颊也。从糸,糸连不绝也。”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一说起源于桃符,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再之后逐渐普遍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语文书中出现了不少对联的例子: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宅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济南大明湖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自题联)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杭州西湖联)

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太沉痛,莫做空头文学家。(蔡元培挽鲁迅联)

岳*振难撼威名,扫敌在指顾间,奉诏班师成遗恨;秦贼施摧残*计,加罪以莫须有,尽忠报国复何人。(杭州岳王庙联)

对联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汉字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字里行间彰显着汉字的神奇美丽,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

小编有感

一南一北,截然不同的“外衣”下,蕴藏着的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风俗韵味。盖伦曾言:“习俗是另一种天性。”这种天性就带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印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骨子里,一代一代沉积下去,形成了蔚然大观的中华文明中小小的“一角”。我们在语文书里寻觅这些沉淀着历史文化和民族的“一角”,这也无疑是一趟寻根之旅。

小编有约

“温州市初中语文”

1
查看完整版本: 备课悦读语文书里的那些民风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