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杨文之死的背后隐情
?从三易校址看孝中的发展
作者:侯兆勋二、面食混作类1
拨烂子:又称“各垒”,多适用于早餐。它是土豆擦成丝,或豆角切成丁加入食盐和花椒面后放入等量的小麦面粉,进行搅拌,使面粉黏到菜上,上笼蒸熟可吃。2
摊片子:将葫芦或南瓜擦成丝与小麦面加水和在一起成稀溜溜面状,加入食盐、花椒面,摊在铁鳌上焙熟后,切成小片,蘸上调和五味吃,老人对此食品情有独钟。3
红面蒸饺:纯高粱磨下的红面不易下锅,因面没有筋骨,庄户人家常将各种菜做成馅,用和好的湿面捏成面皮包入菜馅,用笼蒸熟吃蒸饺。4
水饺:将胡萝卜、羊肉或白菜、猪肉混合做成馅,包入小麦粉和成的擀好的圆形薄皮内,形似元宝。煮熟后蘸以醋蒜吃食,香美且有营养,是民家改善生活、过节日、待来客的美食。5
包子:包子的馅与做水饺的馅完全一样,只是吃包子的白面要经过发酵,以皮包馅上笼蒸熟后,供人食用。6
肉火烧:以菜为主加肉做成馅,将标准面粉调和成软面,醒个20分钟后,在面案上撒上干面粉,滚成一根面棍,切成面团,用手捏成窝状,包入馅子,按在沸油的铁鳌上,两翻身焙熟后,蘸以醋蒜入口。它是待客上品。7
拌汤:将沸水锅中放入多种蔬菜,加入花椒面、食盐、姜片,待菜煮到八成熟后,将纯白面放入碗中,以冷水搅成面疙瘩、面丝放入锅中煮熟而成。拌汤里可加入的品种很多,如鸡蛋、海带、木耳、粉条等,是多味俱全,有营养的食品。三、面枣混作类1
红枣炒面:境内农家在旧社会少吃短穿,为节省粮食充饥,用炕熟的谷子、炕熟的红枣,掺入少许炒熟的*豆,搅到一处,放到石磨上反复磨成面。这种连皮带核磨成的炒面,香甜可口,营养丰富,可一口一口吃干面粉,可以把米汤放入成湿炒面食用。2
枣饼子:将红枣煮熟去核,揣成枣泥,以白面用水和好发酵后做皮,包入枣馅,火鳌上擦上油焙熟成饼,是市场上推销的好食品。3
枣馍:当地人亦称“花糕”,是儿娶女嫁,过春节家家户户少不了的吉祥物和食品。它是把小麦粉和好发酵后,在面案精揉后,擀成面皮,一层面皮上摆放一层红枣,层层垒,垒到五层时收顶,上笼蒸熟后,切成小块入口。4
案糕:将软小米面加水和成面团蒸熟后,搓成熟糕面,再在面案上取一块面团,按成五分厚、四寸宽、尺五长的面皮,每张面皮上摆上一层蒸熟的红枣,高达三层后以面皮盖顶,食用时用刀切成片,吃到口中软绵香甜,成为市场上的紧俏品。四、米面混作类1
和则饭:将小米和南瓜熬成稀粥,加入擀下切成的面条,煮熟后,放些葱、盐即可食用,是农家充饥、解渴、暖肚,冬日常吃的饭食。2
蘸片子:将小麦面粉掺入少许红面,加水和成软面,醒十多分钟,把面揉精,在面案上用擀杖擀成薄皮,持刀切成一寸宽、三寸长的面片,下入已熬熟的米汤中,煮熟后连汤带片舀入小盆里。将已做好的西红柿多种调料混合汤另放在一个小碗中,用筷子夹上一块面片,蘸上一次味汤入口,故称“蘸片子”。五、面糖混作类1
油炸糕:孝义的油炸糕是誉满晋中、吕梁地区的名食。它是以白糖或红枣泥或枣拌豆煮成为糕馅。将软米磨成的生糕面,加水打成半干不湿的面,捏成窝头入笼蒸熟后,放在抹有碱水或麻油的面案上揉搓,使糕面又软又精滑,而后双手捏成面皮将馅包入,放在沸油锅里稍作即成。吃到口中香气扑鼻,又脆又甜。2
元宵:境内人又称“汤圆”、“烧心蛋”,是每年正月十五家家户户要吃的美食。多数人到市场购买现成货回家煮熟吃,商店、企业职工多自制元宵食品。元宵馅是以白糖、青红丝、玫瑰、核桃仁碎粒加糖油,炒熟的面粉和到一块后,在面案上摊成约二分厚的糖饼,用刀切成如小指头大的无数小方块。把磨成的软大米面干粉放在竹筛中,倒入一些馅块后,边洒冷水,双手持筛旋转,使糖馅满身黏上米面,如此反复洒水,反复旋转,元宵固体越滚越大,成形后,每个元宵上点上一点红色,下锅煮熟,软绵香甜而可口。3
炉食:孝义古城的“同茂斋”炉食铺,早在明清时誉满晋中。它备有大小烤炉多种,以标准面粉为主,青红丝、玫瑰、核桃仁、桃杏仁、花生仁、白糖、红糖、蜂蜜、糖油等多种原材料做馅,再把粉面用油和起,制成的“穿心苏海夹糖糕”、“一口香”等各式各样的小食品通过烤炉烤熟后,每斤包成一包拿到市场作为“孝义点心”大量销售。另有本民户里,嫁女订“合饼”,祝寿要买八仙人人扁寿桃,这个炉食铺都有现成货。因这些食品是烤炉烤成的,故名“炉食”。4
月饼:每年的八月十五中秋节,家家户户要制作月饼,俗称“打月饼”。用油泼面,包上多种杂料的糖馅后,装入模具里,扣出多种式样的月饼。儿童玩具月饼有猴、兔、石榴、葫芦、月牙等。每家还要制作一个特大月饼,叫“团圆饼”,中秋之夜供月后,切成多份,每人一份,留下的供走亲待客品尝。总之,以上几十种面食品长期存在于孝义人民生活中,用具祖上留下来,做法手把手地代代传承下来,成为孝义民俗中的面食文化的内容。更多人在读天下孝义一家人送人玫瑰手留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