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
榆次老城
位于晋中市的榆次老城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是隋开皇二年(年)在汉城旧址上修筑起来的。老城内有城隍庙、县衙、文庙、南北大街、西花园等众多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20世纪50年代城市化进程将老城发展一新,21世纪随着民众对于历史与传统文化的认知回归,老城得以新貌换旧颜,再现老城规格布局,从榆次老城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古建筑中,可以大致领略到中国古建筑发展脉络。榆次老城宋、元历史时期的建筑格调是粗犷而质朴的,明代的建筑风格则相当成熟。清虚阁和玄鉴楼是这一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其中玄鉴楼被世界文化遗址基金会公布为全世界最有价值的处建筑之一。交通:整条线路的景点都集中在晋中市的榆次区,从榆次火车站乘路公交车到榆次老城终点站即到。
门票:60元通票,包括城隍亩、清虚阁、县衙、西花园、晋商博物馆、榆次老街(明清街)、
市楼、思凤楼、瓮城遗址公园等景观。
城隍庙
榆次城隍庙与长治城隍庙是山西省现存城隍庙中的两颗明珠,在全国的同类建筑中也以独特的建筑构思和精美工艺而著称。城隍庙是祭祀供奉道教中的城隍神的庙宇。庙内主殿前有—座高达25米的玄鉴楼,颇为壮观。楼阁底层,有围廊环抱,腰部设有平座勾栏,正面是三层四檐歇山顶楼阁,背面为酬神乐楼。在回廊转角处,木结构处理十分巧妙。乐楼两侧,筑有琉璃彩墨,呈“八”字形。据传慈禧太后在北京颐和园修筑戏台时,曾派专人来考察过此庙乐楼扬声好的原因,作为其修建颐和园戏台的借鉴。初建时仅大殿3间,东西廊房各3间,山门1扇。明成化十二年(年)拆大殿移建寝殿,寝殿前建大殿5间。后几代陆续增修扩建,直至明嘉靖十年(年)在山门两侧东西各建牌坊一座,并在山门两旁竖铁旗杆两根,至此城隍庙全部完成,清代以及新中国成立后都有不同程度的维修。清虚阁
位于榆次南关,当地人称为南阁,又称玉皇阁、观音阁。清虚阁三檐两层,坐南朝北,四周无围墙环抱,独立街心中央。整个楼体,全靠底部36根粗壮的木柱支撑中间——4根直径为0.61米的通天大柱直通阁顶,连接整个梁架。其余,还有32根直径为0.35米的木柱支撑着阁楼全部重量。全部楼体用木结构相互联结。屋顶中央,还立有吉星。在楼阁的12个挑角上,挂有12个风铃。县衙
位于北大街东侧,始建于宋朝,历史上曾建有5堂26个院落,内有思凤楼、寅宾馆、牢神庙、县丞院落等建筑。布局采用坐北朝南、中心对称的形式,主体建筑皆建于同一中轴线上,运用了三进三出、东高西低的传统修造方法,显得层次分明、凝重肃穆、庄严巍峨。衙内塑有大量蜡像,模仿出当年衙内的情景。西花园
位于城隍庙之西,与庙前和衙前广场呼应为一个整体。园内亭、台、湖、桥的分布借助游廊、拱桥、花径、假山、围墙和绿荫如盖的林木,形成起伏曲折、回环幽深、隐小若大的庭园结构。榆次老街
榆次老街是一条全长米、保存完好的大街,也是一条店铺鳞次栉比、明清建筑风格的步行商业街。老街上的商铺密集紧凑,店面、作坊、住宅三位一体。保留古代商家“前店后坊”或“前铺后户”的经营格局和特色。老街路面宽8米,均用大块条石铺成,古风犹存。晋商博物馆
位于东大街南侧、桑芸故居东边的四合院,清光绪年间是榆次会*公局的公廨,民国以后榆次商会在这里办公。博物馆的陈列内容共分“输运九边、行商四海、汇通天下、衰倾动国、晋商遗物”五大部分。全方位反映晋商从明代崛起到清末衰落的历史过程,揭示晋商经济活动的超前理念、先进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上的缺陷。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往期推荐内容:走遍山西晋中地区走遍山西
太原地区太原地区
晋祠及晋祠公园太原地区
多福寺、大佛寺、双塔寺太原地区
天龙山景区、龙山道教石窟、窦大夫祠太原地区
迎泽公园、唐槐公园与狄仁杰故里、太原古街巷、蒙山大佛太原地区
太原文庙、山西博物院、纯阳宫、太原碑林公园、中国煤炭博物馆太原地区
汾河公园、青龙古镇、店头古村太原地区
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走遍山西
旅行与季节走遍山西
交通和食宿山西经典
山西最值得推荐的美食山西经典
去山西定要尝试的事山西解读
醋乡话醋山西解读
天下面食,尽在三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